肛腸外科 | 副主任醫(yī)師
從事肛腸科、普外科臨床及科研工作20年。專業(yè)方向:肛腸科危急重癥、疑難病癥、結直腸肛門良惡性腫瘤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針灸治療痔瘡效果較好,但也有局限性。針灸作為一種中醫(yī)特色療法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而且經(jīng)過當代醫(yī)家的臨床研究證實,針灸對于痔瘡出血、脫出、腫痛、肛門墜脹或肛門下墜等感覺有比較好的療效。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新的醫(yī)療材料也在不斷更新?,F(xiàn)代的針灸療法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針刺和艾灸療法,還包括其它新的治療方法如:借助藥物的穴位注射、耳穴持豆壓穴、電針、火針、鈹針,還有三棱針挑刺、小針刀等療法在臨床上都得到了一定的運用,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是當代痔瘡患者的福音,但也要考慮到其局限性。針灸是古人留給后世的瑰寶,需要我們加以傳承和發(fā)揚。民間使用較多的挑刺療法也是針灸的治療方法之一,在民間應用較廣泛,對早期的痔瘡出血、脫出有一定效果,但僅此而已。對于具有手術指征的、脫出較明顯的、嵌頓的等情況,針灸治療效果不足,必須要進行手術治療。
針灸治療痔瘡有副作用。針灸是治療痔瘡的有效方法。針灸雖然是綠色療法,但也是治療手段,有一定的副作用,只是副作用很少。副作用少是針灸突出的特點。但針灸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操作,不論如何都有一定的刺激性,不是扎針、艾灸或挑刺,都有一定的刺激,其副作用與操作者的水平以及操作規(guī)范與否直接相關。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出血、感染、損傷等,與普通的針灸一樣,但由于治療痔瘡的穴位多在腰背部和四肢因此其風險相對于其它部位的針灸更安全。只是有一個穴位——長強穴,靠近肛門,更容易感染。針灸是一種醫(yī)療手段、一種治療措施,因此進行針灸治療痔瘡必須要在醫(yī)療機構和通過具備相應資質的醫(yī)生進行治療。尤其是采取挑刺或穴位注射、埋線等刺激比較大的方法,特別需要注意,否則會導致不必要的并發(fā)癥。
針灸治療痔瘡的原理有兩點:針灸對早期痔瘡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它的機理就像針灸治療其它疾病一樣,至今并沒有完全明了。一、從中醫(yī)理論上分析,針灸平衡臟腑陰陽,具有補虛瀉實的作用,可以促進肛門局部的氣血經(jīng)絡的運行,能夠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這符合中醫(yī)“通則不痛”的原則。二、從病理生理學角度看,針灸可以改善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能夠促進炎癥的消退,同時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機能。針灸治療痔瘡能夠體現(xiàn)出中醫(yī)的診療特色,尤其體現(xiàn)出中醫(yī)治未病的診療特色。中醫(yī)治未病有兩種:未病防病和既病防變,未病防病指還沒病時用針灸的方法達到預防痔瘡發(fā)作的目的,既病防變指有痔瘡時用針灸治療的方法防止疾病的加重,產生其它疾病。
中醫(yī)采用針灸治療痔瘡要掌握適用范圍、操作方法和應用機制,可以采用局部用穴、經(jīng)驗用穴等方法相結合,在臨床上靈活的運用才能提升治療效果。針灸是治療痔瘡的一種有效的手段。早在《黃帝內經(jīng)》時有針刺治療痔瘡的相關經(jīng)驗和穴位記載,在近代針灸的經(jīng)典著作《針灸甲乙經(jīng)》上就記錄有:“痔痛,攢竹穴之”、“痔,會陰主之”這樣的記載。后世醫(yī)家也有很多這方面的穴位方法記載。常用的穴位包括燕口、齦交、長強、承山、二白、三陰交、委中、腎俞、大腸俞等穴位,都可以治療,可以單獨選穴,也可以辯證選穴。上下配穴、遠近配穴等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近代的一些醫(yī)家在針灸課本里總結了36個治療痔瘡的穴位,包括以經(jīng)脈督脈和膀胱經(jīng)的穴位為主,位置以腰背部、臀部和上下肢為主。我國的國家治療標準中腧穴的記載主治痔瘡的穴位有11個,手上的勞宮、絕骨、列缺 ,還有頭頂?shù)陌贂⑼尾康拈L強、眼睛上的攢竹、大腸俞、阿是穴,這些都是治療痔瘡的主穴。
痔瘡患者貧血的原因是人的造血機能有一定限度,出血多時造血跟不上,營養(yǎng)跟不上。痔瘡最重要的一個癥狀是出血。出血有多有少,有的是滴血;有的是紙上有染血;有的是射血;有的病人是大便時大量出血,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貧血。需要注意的是,要區(qū)別到底是痔瘡引起出血、貧血,還是其它原因引起貧血。如一期內痔出血是幾乎沒有疼痛,有輕微出血。如果是其它原因引起出血,不像痔瘡出血那么容易治療,可能是較嚴重的疾病。經(jīng)常暗紅色出血和結腸腫瘤出現(xiàn)貧血的患者,尤其是升結腸腫瘤,可能就是貧血,或者進加的也有痔瘡出血。這時候容易出現(xiàn)誤診,以為是痔瘡出血,卻恰恰是結腸腫瘤引起的貧血。對于痔瘡出血,單純的痔瘡出血不要緊,因為經(jīng)常出血,哪怕是嚴重的貧血病人,其耐受性也比較好。哪怕是重度貧血的病人,也不一定要輸血,但是及時的正確的治療是糾正貧血、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