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綜合 | 副主任醫(yī)師
張曉瑞,女,副主任醫(yī)師,碩士;1992年畢業(yè)于山西醫(yī)科大學。
晚期大腸癌常用的靶向藥物:根據(jù)作用機制分為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兩種。抑制血管生成的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血管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的抑制劑。目前國內上市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代表藥物是貝伐珠單抗。它的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血管生成,阻斷營養(yǎng)物質供應腫瘤血管;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其阻斷腫瘤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生長,代表藥物是西妥昔單抗。兩種靶向藥物均與化療聯(lián)合,提高化療的有效率,從而延長生存。
食管癌的治療方法有:1、手術治療。如果病變局限,患者情況尚可,可首選根治性手術治療。2、化放療聯(lián)合治療。如果患者病變較局限,但是患者不愿手術或者腫瘤較局限但位置比較特殊,與周圍大血管或者心臟等毗鄰,行根治性手術風險比較大。3、如患者沒有辦法耐受同步放化療,可采用夾心療法,進行放療前后全身化療。4、患者情況較差,無法耐受化療,可行姑息性放療,緩解患者癥狀。5、支持對癥治療。患者如無法耐受放療化療等治療時,為解決進食可行胃鏡下營養(yǎng)管植入、胃造瘺或者是食管支架。如均無法耐受時,可以做營養(yǎng)支持、止疼等對癥治療。
早期的食管癌是沒有特異性癥狀,比如說可以有腹痛 進食不順,呃逆也就是打嗝等消化道疾病,常出現(xiàn)的一些癥狀,以及胸骨后疼痛或者燒灼感,可有嘔血 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癥狀。進展期可出現(xiàn)背部疼痛,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xiàn)典型的食道癌癥狀,進行性吞咽困難,飲食或飲水反嗆出現(xiàn)食管氣管瘺時,會出現(xiàn)進食時咳嗽 發(fā)熱,咳痰等炎癥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頸部淋巴結轉移時,可在頸部尤其是左側頸部,觸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這個淋巴結是質硬 活動差,當出現(xiàn)以上癥狀時可先做胃鏡和活檢,可以明確食管病變位置和病理類型,進一步需要做的檢查是消化道造影,頭部胸部腹部CT以了解病變的范圍,然后根據(jù)病變范圍和患者一般情況,經(jīng)胸科 放療科 消化科,等多學科會診,來共同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食管癌治療,是個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確診大腸癌需要做一些相關檢查,以明確腫瘤負荷及有無遠處轉移,結直腸常見轉移部位為肝臟及肺臟、腹腔淋巴結轉移檢查部位應該包括原發(fā)腫瘤部位及常見轉移部位,所以需要做以下檢查:第一個是腸鏡明確原發(fā)腫瘤部位并取活組織病理活檢,以明確診斷。第二原發(fā)腫瘤部位及轉移部位的CT,即胸部CT上腹部及盆腔CT以明確局部腫瘤,與周圍組織血管的關系,有無淋巴結轉移,有無遠處轉移,直腸癌時需要行盆腔核磁或者超聲內鏡,以明確直腸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行消化腫瘤標志物檢查大概了解腫瘤負荷及復發(fā)風險根據(jù)以上檢查,可明確腫瘤分期經(jīng)多學科會診后,為患者制定出合理治療方案如經(jīng)以上檢查仍有不明確的或者疑似轉移,無法確定時可行PET-CT或者腹腔鏡檢查 輔助診斷明確病變范圍,以利于臨床分期。
目前抗腫瘤藥物分為以下幾類:第一傳統(tǒng)的抗腫瘤藥物,也就是化療藥物,現(xiàn)在臨床仍廣泛使用,其作用機理是直接殺死腫瘤細胞或者抑制腫瘤的生長,其抑制腫瘤的同時對正常組織也有損害,其毒副反應主要為消化道反應 惡心 嘔吐 腹瀉,便秘等,骨髓功能抑制主要為白細胞 血小板下降,脫發(fā) 皮膚色素沉著等,。第二方面是分子靶向藥物,主要針對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某些促生長因子通路的激活或者血管生成增加,其主要副反應包括皮疹 出血 蛋白尿 高血壓等。第三是解除免疫功能,抑制的藥物,近幾年免疫治療在一些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的療效,其機理主要為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腫瘤細胞表面表達一些因子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免疫治療解除這種免疫抑制,恢復免疫細胞功能其副反應為 乏力 腹瀉 皮疹瘙癢 免疫性肺炎 肝炎,腎臟損害以及甲狀腺功能的改變,其副反應仍需要,更多的臨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