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期之內造成肝內的轉移,要輔助一些術后的治療措施,包括做介入治療對術后復發(fā)進行控制。一般來說,術后首先要根據患者的病理情況進行評估,如果患者的肝癌屬于早期,同時患者沒有脈管癌栓,沒有淋巴結的轉移,也沒有其他地方出現可疑病灶,手術切除的非常完整,術后不需要接受任何的治療。如果患者病毒的DNA復制水平很高,又是大三陽的患者,術后要輔以抗病毒治療。
大腸癌通常分為結腸和直腸,好發(fā)部位在結腸和直腸的任何部位。大腸癌的好發(fā)部位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由于腸道息肉等良性腫物屬癌前病變,所以大腸息肉的好發(fā)部位也是大腸癌好發(fā)部位。大量的臨床觀察發(fā)現,50%的癌發(fā)生在直腸,25%發(fā)生在乙狀結腸。
1.B超檢查。B超檢查可以了解子宮大小、子宮內膜厚度、有無回聲不均或宮腔內贅生物,有無肌層浸潤及其程度等,其診斷符合率達80%以上。2.分段診刮。是確診子宮內膜癌最常用、最有價值的方法。不僅可以明確是否為癌,子宮內膜癌癥是否累及宮頸管,還可鑒別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頸腺癌,從而指導臨床治療。對于圍絕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的患者,分段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分段診刮的標本需要分別標記送病理學檢查,以便確診或排除子宮內膜癌。3.宮腔鏡檢查。宮腔鏡下可直接觀察宮腔及宮頸管內有無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變范圍,及宮頸管內有否受累等;直視下對可疑病變取材活檢,有助于發(fā)現較小的或較早期的病變,減少了對子宮內膜癌的漏診率。宮腔鏡直視下活檢準確率接近100%。4.細胞學檢查。可通過宮腔刷、宮腔吸引涂片等方法獲取子宮內膜標本,診斷子宮內膜癌,但其陽性率低,不推薦常規(guī)應用。5.磁共振成像。MRI可較清晰地顯示子宮內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圍,肌層浸潤以及盆腔與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從而較準確估計腫瘤分期。
做過膽囊切除手術后會增加得大腸癌的幾率。膽囊有濃縮、排出和儲存膽汁的功能,如果膽囊被切除了,肝臟分泌出的膽汁沒有了儲存的地方,于是膽汁則會晝夜不停地直接進入腸道,膽汁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后,產生次級膽汁酸,然后轉變?yōu)榧谆戄?,甲基膽蒽具有致癌作用,由于大腸粘膜長期暴露于較高濃度的甲基膽蒽下,可能使大腸癌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
得子宮內膜癌的原因:1.無排卵 ,如伴有無排卵型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者,長期月經紊亂,使子宮內膜持續(xù)受雌激素刺激,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子宮內膜缺少周期性改變,而長期處于增生狀態(tài)。2.不孕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內膜癌的危險性明顯升高。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導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持續(xù)性刺激。3.肥胖,尤其是絕經后的肥胖,明顯地增加了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4.晚絕經。絕經年齡>52歲者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是45歲以前絕經者的1.5~2.5倍。5.多囊卵巢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卵巢濾泡持續(xù)時間長,但不能成熟而達到排卵,使子宮內膜處于持續(xù)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缺乏孕酮的調節(jié)和周期性內膜脫落,導致內膜發(fā)生增生改變6.卵巢腫瘤,產生雌激素的卵巢腫瘤,如顆粒細胞瘤和卵泡膜細胞瘤。約25%的純泡膜細胞瘤并發(fā)子宮內膜癌。7.外源性雌激素,許多研究指出了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和子宮內膜癌的關系。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者患內膜癌的機會是不用替代治療的3~4倍,危險性大小與雌激素劑量有關。
1、穿刺抽液或引流: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是一種相對無創(chuàng)的治療手段,簡便、易行,成功率高,吸出囊液可用于細胞學檢查,排除原發(fā)腫瘤復發(fā)。2、經皮導管硬化劑治療:1983年Teruel等在穿刺抽液后,注入聚維酮碘,使淋巴囊腫囊壁產生無菌性炎癥反應,進而使囊壁纖維化、萎縮、閉合,達到治療淋巴囊腫的目的。3、手術治療:對復發(fā)性、難治性以及部分感染性淋巴囊腫,可采用經腹腔鏡或經腹手術治療。綜上所述,淋巴囊腫是比較嚴重的事情,淋但是巴囊腫的發(fā)生率為1%~50%,腹腔鏡手術后淋巴囊腫發(fā)生率較低。為了預防淋巴囊腫,術中應開放后腹膜。
子宮內膜癌發(fā)病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體質因素:內膜癌易發(fā)生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未婚、少產的婦女,這些因素是內膜癌高危因素。第二,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長期持續(xù)刺激:與無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綜合征、功能性卵巢腫瘤、絕經后長期服用雌激素而無孕酮拮抗有關。第三,與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有關:國際婦科病理學協(xié)會將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分為單純型、復雜型與不典型增生過長。單純型增生過長發(fā)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1%,復雜型增生過長約為3%,而不典型增生過長發(fā)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30%。第四,絕經后延:絕經后延經婦女發(fā)生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4倍,內膜癌患者絕經年齡比一般婦女平均晚6年。第五,遺傳因素:約20%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內膜癌患者近親有家族腫瘤史者比宮頸癌患者高。
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癌手術后期都會做相關檢查的。子宮內膜癌術后應復查:血常規(guī)、盆腔檢查、B超檢查、陰道細胞學檢查、血清CA125檢查、胸片盆腔超聲檢查,陰道細胞學渣,胸片,期別晚者,可進行血清CA125檢查。根據不同情況,亦可選用CT、MRI等。具體檢查什么應因人而異。有條件的可以做個骨掃描,觀察是否有骨轉移情況。建議您還是放松心情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規(guī)律,適當的鍛煉。子宮內膜癌術后容易復發(fā)轉移,患者需要第一年內每隔三個月復查一次。術后一定要注意飲食,多吃新鮮蔬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當輔助人參皂苷rh2,可以幫助改善免疫抵抗力,減少術后癌細胞復發(fā)轉移現象,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另外主治的醫(yī)生會看情況決定是不是需要CT以及MRI檢查,一般術后二至三年內,每三個月復查,三年后六個月查一次,五年后每年查一次。主要還是為子宮內膜癌術后,目前需要采取CT進一步的檢查,根據實際的情況采取相應的藥物治療的。
1.殺傷力大、傷害正常組織細胞。2.引起放射性損傷以及放射性疾病。3.導致肢體麻木、運動失調:有少部分患者在放射治療后幾周或者數月內會出現運動失調、局部麻木等神經系統(tǒng)癥狀。4.免疫功能下降。5.治療不徹底、極易復發(fā):不能徹底殺死腫瘤細胞,極易復發(fā)。在治療期間需要多次大劑量的放射治療,這對患者的身心都造成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