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當過敏原對人體致敏后,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炎癥介質(zhì),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蕁麻疹。常見的過敏原有以下幾類:一、食物因素,比如牛肉、魚蝦、海鮮、西紅柿、花生、果汁等;二、藥物因素,很多藥物可以引起蕁麻疹;三、感染因素,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等;四、吸入物,比如花粉、塵螨、甲醛、汽車尾氣等;五、物理因素,比如冷、熱、日光、壓力等;六、精神因素;七、由疾病引起,比如風濕熱、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惡性腫瘤等。
丘疹型蕁麻疹
丘疹性蕁麻疹,實際上就是俗稱的“蟲咬皮炎”,可以由螨蟲、蚊蟲、跳蚤等叮咬或者毒汁刺激引起,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皮損處可以看到針尖大小的咬痕,自覺瘙癢。它的嚴重程度可能和昆蟲的種類、數(shù)量或者患者的敏感性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它的治療就是:1、盡量注意個人防護,避免與這些寵物或者家禽等接觸,必要時可以用除蟲菊酯類的殺蟲劑對環(huán)境消毒。2、如果癥狀輕微,可以單純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的軟膏,比如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軟膏、復方氟米松軟膏等,內(nèi)服抗組胺的藥物,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片等。3、如果皮損泛發(fā),反應比較重,可以短期的口服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比如強的松等。
堿性蕁麻疹吃什么藥
蕁麻疹吃什么藥:蕁麻疹的口服藥物治療,首選是抗組胺藥??菇M胺藥分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的代表藥物包括撲爾敏、賽庚啶、酮替芬等。第二代的藥物選擇性很多,比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等。第二代抗組胺藥鎮(zhèn)靜方面的副作用較小,不會引起嗜睡,而且心臟等各方面的副作用都比較小,患者耐受性較好。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兩種甚至三種抗組胺藥聯(lián)合使用,也可以聯(lián)合使用H1和H2受體的拮抗劑,比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對于急性發(fā)作、病情較重的患者,可以口服糖皮質(zhì)激素潑尼松、地塞米松、甲潑尼龍等。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也可以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