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瘕疾病
疾病介紹
-
癥瘕是中醫(yī)特有的病癥名稱,是基于中醫(yī)的理論,對人體病理變化的診斷。 道家的宇宙觀以無中生有立論,具體劃分為四個階段易、初、始、素。易是空虛寂寥的未有氣的階段,初是“氣”產生的階段,始是“形”產生的階段,素是“質”產生的階段。 婦人下腹結塊,伴有或脹、或痛、或滿、或異常出血者,稱為“百瘕”。
病因
-
癥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氣滯血瘀 情志內傷,肝氣郁結,阻滯經脈,血行受阻,氣聚血凝,積而成塊;或經行產后,血室正開,風寒侵襲,血脈凝澀不行,邪氣與余血相搏結,積聚成塊,逐漸增大而成百瘕。
2.痰濕瘀結 脾陽不振,飲食不節(jié),脾失健運,水濕不化。凝而為痰,痰濁與氣血相搏,凝滯氣血,痰濕瘀結,積聚不散,日久漸生百瘕。
3.濕熱瘀阻 經行產后,胞脈空虛,正氣不足,濕熱之邪內侵,與余血相結,滯留于沖任胞宮,氣血循行不利,濕熱瘀阻不化,久而漸生百瘕。
4.腎虛血瘀 腎藏精,主生殖,婦人以血為本,氣血之根在于腎。若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傷腎,腎虛則氣血瘀滯而為腎虛血瘀;或瘀血久積,醫(yī)學教育網整理化精乏源,亦可成腎虛血瘀,阻滯沖任胞宮,日久漸成百瘕。
癥狀
-
癥瘕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婦科檢查發(fā)現盆腔有包塊,或在子宮,或在附件,也可在宮旁組織間?;虬橛型?、脹、滿的自覺癥狀,或兼見月經異?;蚪浧谕獾牟徽3鲅?。
必要時借助B超檢查或Crr掃描,或核磁共振,以了解腫塊的部位、大小及性質。
檢查
-
癥瘕應該做哪些檢查?
暫無相關資料
鑒別
-
癥瘕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癥瘕的形成,多與正氣虛弱、血氣失調有關。常見的有氣滯血瘀、痰瘀互結而成。
癥瘕的辨證,重在辨善惡、辨血氣、辨新久。大凡惡性腫瘤或良性腫瘤惡變時,腫塊生長迅速,病程短,婦科檢查腫塊固定,實質性或半實質性,硬或結節(jié)狀不平,常有腹水,且多為血性,可查到癌細胞;良性腫瘤生長慢,病程長。婦科檢查,見腫塊活動,呈囊性或囊實性,表面光滑者,一般情況好。良性腫瘤癥瘕,病在氣者以脹滿為主,癥塊不堅,推之可移;病在血者以脹痛為主,癥塊堅硬,固定不移。本病的治療,病在氣者,以理氣行滯為主,佐以活血化瘀;病在血者,以活血破瘀散結為主,佐以理氣。病在痰瘀互結者,又當化痰消瘀。新病體質較強者,宜攻宜破;久病體質較弱者,宜攻補兼施,或先攻后補,或先補后攻,隨證施治。
并發(fā)癥
-
癥瘕可以并發(fā)哪些疾?。?
下腹部結塊,觸痛;月經量多或少,經行腹痛較劇,經色紫暗有塊,婚久不孕或曾反復流產;腰酸膝軟,頭暈耳鳴;舌暗,脈弦細。
預防
-
癥瘕應該如何預防?
臨證新病多實,宜攻宜破;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久病不愈或術后,以補益氣血為主,恢復機體的正氣。若氣以復,腫塊未除,復以攻破為主。術后若有瘀滯,可于補益氣血之時,輔以行氣活血之品,并注重調其飲食,增進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婦女胞中結塊,伴有或痛或脹或滿或出血者,稱為癥瘕。癥者,堅硬不移,痛有定處;瘕者,推之可移,痛無定處。大抵癥屬血病,瘕屬氣病。但氣血密切相關,癥瘕亦難分割,故統(tǒng)稱為癥瘕。
西醫(yī)所稱的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屬于癥瘕。此外,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的腫塊、陳舊性宮外孕包塊以及炎癥性包塊,均屬中醫(yī)癥瘕范圍。腫瘤有良性與惡性之別,以子宮及卵巢的腫瘤為多見。本節(jié)討論良性癥瘕。
治療
-
癥瘕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氣滯血瘀型
【證見】 胞中結塊,積塊不堅,推之可動,或積塊堅硬,固定不移。下腹脹痛或脹滿,或月經不調,或腰酸痛;面色晦暗,肌膚乏潤。舌尖邊瘀斑,苔薄白,脈弦或澀。
【治法】 行氣活血,消癥散結。
【方藥】
1.主方香棱丸(嚴用和《濟生方》)合桂枝茯苓丸(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木香10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枳殼15克,川楝子12克,青皮9克,桂枝9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茯苓20克,土鱉蟲12克。水煎服。
如屬子宮肌瘤,加荔枝核、海藻、浙貝母、珍珠母,并按平時、經時肌瘤對月經的影響情況,隨證加減。如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結節(jié)或子宮腺肌病,則宜加強化瘀軟堅止痛之功,去青皮、川楝子、茯苓,選加水蛭、雞內金、三七末、當歸、九香蟲、延胡索。如為慢性盆腔炎之包塊,可加敗醬草、毛冬青、蒲公英、連翹、七葉蓮之類。如為輸卵管積水包塊,宜佐以利水疏肝通絡,加豬苓、透骨消、路路通、澤瀉、炮穿山甲之類。
2.單方驗方
(1)橘荔散結丸(羅元愷驗方,見《新中醫(yī)》1990.8)
處方:橘核,荔枝核,續(xù)斷,小茴香,烏藥,川楝子,海藻,崗稔根,莪術,制何首烏,黨參,生牡蠣,風栗殼,益母草。水煎服。
(2)肌瘤內消丸(王耀程《中醫(yī)藥學報》1990.2)
處方:山慈姑,夏枯草,射干,海藻,何首烏,遠志,上藥各等分。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每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1-3個療程。
(3)宮癥湯(吳定信《中醫(yī)雜志》1981.1)
處方:當歸、炮穿山甲、桃仁、莪術、香附、續(xù)斷、夏枯草、牛膝各12克,王不留行、三棱各9克,昆布15克,薏苡仁30克。水煎服。
痰瘀互結型
【證見】 下腹包塊時或作痛,按之質不硬或略硬不堅。帶下量多,色白質稠;月經常后期,或停閉不來。形體多肥胖,胸脘痞滿、痰多。舌淡黯,苔薄白,脈細滑。
【治法】 化痰消瘀,軟堅散結。
【方藥】
主方三棱煎(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加減
處方:三棱12克,莪術12克,青皮9克,法半夏12克,麥芽30克,浙貝母15克,桃仁15克,丹參20克,海藻15克,赤芍15克,山慈姑15克,皂角刺12克。水煎服。
如體質肥胖氣虛者,加北黃芪、黨參以健脾益氣。如月經后期、閉經,應配合調經之品。